亚洲成+人+综合+亚洲欧洲-久久久影院亚洲午夜-热思思久久99欧美视频-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

  • <center id="is4sa"><small id="is4sa"></small></center>
    <rt id="is4sa"></rt>
  • <ul id="is4sa"><source id="is4sa"></source></ul>
    <tbody id="is4sa"></tbody>
    <menu id="is4sa"><code id="is4sa"></code></menu>
  • 首頁 > 健康生活 > 正文

    總口渴?警惕干燥綜合征 比秋燥危害更大! 江蘇省中醫(yī)院風濕科主任 陸 燕

    日期:2017-10-27 09:11:52   來源:   點擊:
      嘴唇起皮、口渴難忍、皮膚干燥,隨著天氣轉涼,秋意漸濃,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了秋燥的威力。最近不少人因此到江蘇省中醫(yī)院就診,想要通過中醫(yī)調理,改善干燥的癥狀,不料卻被查出干燥綜合征。提醒大家,如果出現(xiàn)長期的口干、眼干、反復腮腺炎、關節(jié)疼痛等癥狀,要警惕干燥綜合征的發(fā)生。若不能及時控制好此病,會帶來許多致命的并發(fā)癥。

    典型案例。40多歲的南京市民張女士最近常常感覺口干舌燥,嘴里有異味。每天要喝上10升水,比平時多了三四倍,但口渴依然難以緩解。而且由于喝了太多水,每天晚上要起夜四五次,總睡不好覺。

    家人以為她患上了糖尿病,然而反復檢查血糖,指標正常。張女士認為自己是秋燥上火,過段時間就會好,也就沒當回事。直到前幾天出現(xiàn)關節(jié)痛,再次到醫(yī)院檢查,被確診為干燥綜合征。

    干燥綜合征偏愛中年女性。該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,主要累及外分泌腺體,除了唾液腺和淚腺受損、功能下降而出現(xiàn)口干、眼干外,也可能出現(xiàn)多系統(tǒng)損害的癥狀。病因目前尚不明確,可能與遺傳、免疫、病毒感染以及性激素水平等因素有關。

    干燥綜合征尤其偏愛中年女性。由于該病男女比例為1:9~1:20,發(fā)病年齡多在40~50歲,因此40歲以上女性尤其要注意。出現(xiàn)以下癥狀一定要早診斷,早治療:口干舌燥,無苔或少苔,眼睛干澀,有沙粒感,眼淚少或者無淚,眼紅,經常眨眼,畏光;多齲齒,牙齒呈片狀脫落;反復出現(xiàn)單側或雙側腮腺腫,局部有壓痛;長期低熱并伴有關節(jié)痛等。

    與秋燥癥狀類似,但危害更大。干燥綜合征雖然與秋燥癥狀類似,由于呈多器官、多系統(tǒng)損害,危害更為嚴重。由于干燥綜合征起病多隱匿,大多數(shù)患者很難說出明確患病時間。臨床表現(xiàn)也多樣,累及唾液腺出現(xiàn)病變可出現(xiàn)口干、多發(fā)性齲齒、腮腺炎等癥。累及淚腺則可使淚腺分泌的黏蛋白減少,從而出現(xiàn)眼干澀、有異物感、少淚等癥。除口眼干燥外,患者還可出現(xiàn)全身癥狀,如乏力、低熱、關節(jié)痛、皮疹,30%~50%患者有腎損害,還可表現(xiàn)為消化不良、肝硬化、周圍神經炎、甲狀腺功能低下、肺纖維化等。另外,臨床研究表明,患有干燥綜合征的人患惡性淋巴瘤的幾率是正常人的44 倍。

    改善體內津液虧少,中醫(yī)治療效果更好。目前干燥綜合征尚不能完全根治。西醫(yī)治療主要使用人工淚液等替代藥物,及必須的激素治療和免疫調節(jié)治療,中醫(yī)則能從根本上緩解癥狀。中醫(yī)認為,干燥綜合征患者多為陰虛體質,體內津液精血等陰液虧少,尤其到了以燥邪為主的秋季,陰虛燥熱,外燥引動內燥,容易引發(fā)或加重病情。中醫(yī)治療以滋陰潤燥,活血通絡為主。通過中醫(yī)辨證用藥,能顯著改善全身干燥癥狀,亦可兼顧調理體質的作用。另外可以選用膏方以滋陰清熱,調補肝腎,不僅口感好,而且服用方便。

    預防從養(yǎng)成良好生活習慣開始。日常生活中,要保持口腔和眼部清潔、勤漱口;早睡早起,避免熬夜;戒煙戒酒;做中小強度、間斷性的身體鍛煉,如太極拳、氣功等,控制出汗量,及時補充水分。

    飲食上可多吃瘦豬肉、鴨肉、鱉、海蜇、綠豆、蓮藕、銀耳、百合、蓮子、梨等甘涼滋潤類食物,少吃羊肉、狗肉、韭菜、辣椒、蔥、蒜等燥烈之品,也不宜吃祛濕類食物,如冬瓜、木瓜、薏仁等。

    另外,平時要舒緩情緒,不要焦慮及思慮過多,遇事要冷靜,正確對待順境和逆境?梢杂镁殨ā⑾缕鍋礅閻傂,用旅游來寄情山水、陶冶情操。平時多聽一些曲調舒緩、輕柔的音樂。

     
    (責編:崔元苑、權娟)

    上一篇:【吃貨指南】 防癌多吃“谷”和“素” 這樣吃健康美味能兼顧

    下一篇:晚秋冷空氣來襲,鼻炎患者怎么防 山東省濟寧市中醫(yī)院 王碧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