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結婚之前,她就知道自己將要面對的生活,但她仍然不顧大家的勸阻,執(zhí)意嫁入這個一家4口人有3人需要照料的家庭,并且一照顧就是7年。7年來,她任勞任怨,將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條,受到周邊群眾的一致稱贊。今年6月份,她被評為了“安慶好人”。
魯大雅是宜秀區(qū)楊橋鎮(zhèn)鮑沖湖村一名年輕的黨員,也是一名年輕的農村媳婦。2010年,她與本村曹樓組青年曹心月結婚。婚前,她就知道曹心月有一個智障的媽媽和先天性智商低下的妹妹,生活基本上不會自理,完全靠別人照顧,年邁的父親患血吸蟲肝硬化,體弱多病,常年需要吃藥,家庭經濟十分困難。
“結婚之前很多親朋好友都勸我不要嫁入這種家庭,但是我覺得只要我和他相愛,我們就能夠靠自己的雙手來改變這個家庭,創(chuàng)造一份屬于自己的幸福和未來。”魯大雅說,頂著壓力,她毫不猶豫地嫁入了這個家庭,承擔起生活的重任。
婚后,她跟丈夫商量辭去了公司的工作,決定回家照顧智障的媽媽和年邁多病的父親。讓丈夫全身心地投入工作,爭取早日過上幸福的生活。
為了工作,魯大雅的丈夫每天早出晚歸。年僅25歲的她每天在家里悉心照料著公公婆婆,叮囑公公按時吃藥,經常給婆婆洗澡、洗頭、理發(fā),每天給他們準備三餐的飯菜。生活雖然艱難,她還是盡最大努力,把生活調劑得好一些,讓公公和婆婆吃飽吃好。
家里每次買了好吃的東西,她總是先給公公婆婆吃。“公公年齡大,牙齒不好,硬的東西吃不動,我就將食物燒得爛一點。再加上他們常年吃藥,需要補充營養(yǎng),我們在生活上盡量照顧他們。”魯大雅說。
在她的悉心照料下,公公婆婆的身體越來越好。妹妹也順利出嫁了。她經常打電話給妹妹,問她過得怎么樣,叫她常回家看看,時刻關心妹妹的生活狀況。
日子平靜又幸福,一年后,他們的兒子降臨給這個家庭帶來了許多歡樂,但同時孩子需要奶粉、衣服等,讓這個貧困家庭壓力越來越大。她和丈夫都很節(jié)省,衣服舊了破了也舍不得給自己添點新衣服。無論多累都先給婆婆打好洗腳水,將她洗好入睡,叮囑公公按時吃藥,給兒子喂飽、洗好,哄他入睡。然后自己還要將一家人換洗的衣服搓洗出來。經常是一睡著,兒子又在吵著要奶喝,一晚上反反復復,很難睡一個好覺。
公公和丈夫都是急性子、脾氣躁。有時小孩子生病,公公和丈夫急得發(fā)脾氣,每次公公發(fā)完脾氣后就躺在床上不吃不喝, 魯大雅總是將飯菜端到床邊,將要吃的藥和水拿到床邊,侍候老人。正因為兒媳婦的細心照顧,老人逢人就夸:“兒媳婦非常孝順,擱誰也難做到她那樣”。丈夫每次跟她發(fā)脾氣她總是忍著,一句話也不說,有人問她怎么有那么好的性格,她說:“家和萬事興,我知道老公在外工作不容易,經常會遇到煩心事,再加上家里的重擔壓在他身上。心里煩,發(fā)點脾氣,就讓他發(fā)唄,發(fā)完就沒有事了,做妻子的心里都明白。”每遇到此事,魯大雅總是這樣說。
除了和家人相處融洽,她與鄰里之間相處得也非常好,哪家需要她幫忙只要說一聲,她一定盡自己最大能力幫忙做好,深受鄰居的贊揚和好評。
“人人都有老的一天,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善待,而我只是在盡一個兒媳婦應該盡的義務和責任,一家人和和睦睦的才會感到家的幸福和溫暖。”魯大雅樸實地說。
(嵇奕華 丁中山 余菲菲)